机构动态

爱国救民、回报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

京妍看两会丨代表委员热议医疗健康,让百姓有“医”靠


发布时间:

2023-03-15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如何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医保改革、基层保障等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医疗健康事关民生福祉,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关心着百姓医疗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极具价值的建议提案,下面就和京妍基金会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富有创见的建议提案吧↓↓↓

郑功成:积极推进慈善医疗健康发展

 

 

图片来自人民画报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重大疾病是城乡居民面临的主要风险,在法定医疗保障还不能全面解除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情形下,慈善医疗作为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困难患者解决医疗费用的有益补充,是值得重视的民间力量。

郑功成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对慈善医疗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慈善医疗在目前我国慈善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将网络个人大病求助纳入中国特色慈善医疗范畴,通过促进慈善医疗的健康发展来带动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网络大病个人求助平台的法律地位、监管主体及一般行为规范,为这项有益事业提供基本规范。同时,各地医保部门可与民政部门共同牵头,联动相关部门、慈善组织和医疗机构,形成联动机制,统筹促进慈善医疗发展。

郑功成认为,在安全合规的条件下推动患者信息共享,由各地医保机构、救助机构主动发现需求和应当救助的人群,开辟慈善医疗机构对申请者的信息与救助或医保机构的验证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慈善医疗资源供求有效匹配。

雷冬竹:连续十年呼吁防治出生缺陷

 

 

  2013年,初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冬竹提交了第一份有关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的代表建议。2014年,她提交了关于将湖南纳入地贫(地中海贫血)防控省的代表建议。今年再次提出了推动罕见病医疗保障及预防的建议。作为第三次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雷冬竹已连续十年呼吁防治出生缺陷。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建议,建立区域性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实现就近诊疗;建立政府主导、风险分担的基本医疗+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病有所保;普及孕前产前罕见病筛查,实现源头控制,打通“研、医、药、保、培、助”闭环,构建能预防、能诊断、能治疗、能管理、有药用、可负担的中国特色罕见病防治体系,促进全民健康。
  吴德沛委员:建立血液应急托底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认为,要尽快建立血液采集应急托底机制。当血液库存跌破警戒线时,各级政府启动应急机制,加大单位团体献血招募力度,落实团体献血单位,对参加应急献血的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鼓励公务员或其他公职人员在血液短缺时参加献血,身体条件不许可者可参加献血相关服务;强化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固定献血者来源血制品相对安全可靠,各地采血机构通过高效服务来完善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
  吴德沛在去年围绕“加强和完善对地中海贫血全病程治疗的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提案。今年,吴德沛建议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医保准入谈判机制策略,既保留当下医保的普惠特征,又能够促进医药创新可持续发展,在患者可负担和企业创新动力之间做好平衡。
  张其成: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

 

 

图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 张宇轩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提出,要严格执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张其成指出,所谓全民免费医疗是一种保障水平很高、个人支付比重很低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免费医疗的关键是改变医院现有的医疗费用制度。医疗费用应该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个人缴纳适度的医保金,放进医保基金的大池子里。然后由医保基金和政府财政来共同维持医院的运营。同时,通过整合医保基金与财政资金开展免费医疗试点。统筹使用好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采用“基本医疗保险先支付+财政兜底”模式,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医疗费用。

戴立忠: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

 

 

图片来自湖南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建议,要通过婚检、产检、新生儿筛查等实现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降低罕见病发生率。通过引入一些基因测序等新技术和质谱检测等新平台,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健康三级防治体系。
  戴立忠还指出,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吃得起药,建立涉及罕见病高值药物的用药保障机制,包括专项基金、大病医疗保险、财政出资、医疗救助、政策型商业保险等。

  朱同玉:建议扩张医疗保险类型

 

 

图片来自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完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可以扩展保险类型,让更多人群受益。加大商业保险保障力度,通过创新保险设计实现多方共赢。
朱同玉指出,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属于以医保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制度模式,因此商保应该更大力度地介入,更加惠及老百姓。
  彭军:构建多层次的罕见病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彭军建议,从建立省级罕见病诊疗中心、加强居民基本医保和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等对罕见病的保障、探索建立基层罕见病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多层次的  罕见病保障体系。
  彭军指出,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不少罕见病药品已被纳入医保,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看病负担,但保障罕见病用药,不能只靠医保准入,还需要多方力量加入,构筑多层次的治疗保障体系。
  程萍:鼓励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图片来源:检察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党支部书记程萍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文件建立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商业保险、慈善事业等各类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社会慈善等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拓展参保居民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
  程萍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应坚持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原则,个人、单位和政府均应承担筹资责任,应尽快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城镇职工全覆盖,并尽快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享受范围,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提升政策普惠性和可及性,确保2025年实现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经济周刊、湖南日报、澎湃新闻、检察日报、新京报等

版权所有:北京京妍公益基金会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京ICP备18022024号-1 

营业执照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